当前位置: 首页 > 范文大全 > 办公范文

如何构建核心竞争力(6篇)

时间:

如何构建核心竞争力篇1

关键词:核心竞争力;人才;人力资源

中图分类号:F240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3-291X(2014)01-0055-02

一、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概念和内容

企业核心竞争力(Thecorecompetenceofthecorporation)最早是由两位美国战略管理专家帕拉哈德(C.K.Prahalad)和哈默(GaryHamel)1990年在哈佛商业评论上提出来的。他们认为随着世界的发展变化和全球经济一体化加强,企业间的竞争会逐渐加剧,产品的生命周期也会相应缩短,企业的成功不再归功于偶然的产品开发或灵机一动的市场战略,而是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外在表现。帕拉哈德和哈默在《企业核心竞争力》一文中,对企业核心竞争力做以下定义:核心竞争力是企业组织中的集合性知识(Collectivelearning),特别是关于如何协调多样化经营技术和有机结合多种技术流的知识。也就是说:“在一组织内部经过整合了的知识和技能,尤其是关于怎样协调多种生产技能和整合不同技术的知识和技能”,很明显,知识与技能不是核心竞争力,只有协调和整合知识与技能的知识与技能才是真正的核心竞争力。他们还认为“就短期而言,企业产品的质量和性能决定了企业的竞争力,但长期而言,起决定作用的是造就和增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核心竞争力做为衡量企业成功重要指标,正是因为核心竞争力(Corecompetence)是指某一组织内部一系列互补的技能和知识的结合,它具有使一项或多项业务达到竞争领域一流水平、具有明显优势能力。进一步讲,就是企业在经营过程中形成的不易被竞争对手效仿的能带来超额利润的独特的能力。它是企业在生产经营、新产品研发、售后的服务等一系列营销过程和各种决策中形成的、具有自己独特优势的技术、文化、人才、资源或机制等所决定的巨大的资本能量和经营实力。核心竞争力主要包括核心技术能力、组织协调能力、对外影响能力和应变能力,其本质内涵是让消费者得到其真正好于、高于竞争对手的不可替代的,独具有的价值、产品、服务和文化。其中创新是企业核心竞争力形成的灵魂,主导产品或服务是企业核心竞争力形成的精髓。核心竞争力是企业获得长期稳定的竞争优势的基础。

二、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构成要素和特征

企业是由一系列生产要素有机组合而成的,当企业能够比竞争对手更好地使用这些要素完成某项工作时,企业就已经拥有了一定的竞争优势,就拥有了企业生存发展、创造剩余价值的核心能力。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实质就是企业有效使用这些生产要素的能力,即企业管理层如何利用企业间的差异化竞争优势,比竞争对手既快速又低成本地将遍布于企业内部的各种技术和生产能力、技巧等诸多生产要素有机结合起来,形成企业的核心竞争能力。核心竞争力的构成要素有以下几个方面:

1.企业的人力资本:21世纪是知识经济时代,知识与资本同样重要,甚至是知识雇佣资本。企业是否拥有别人无法模仿的,具有独创性的核心竞争力,决定了企业能否在市场竞争中胜出,并持续不断地提高企业的整体素质。而作为知识和技能“承载者”的人力资源则代表了企业所拥有的专门知识、技术和能力的总合。虽然企业的科技能力和知识是无形的,但代表企业知识、技术和能力水平人力资源却是真实存在的,而且还能够加以管理、培训和开发。因此人力资源管理对于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建立和提升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

2.核心技术:核心技术包括虽然公开但受法律保护的专利技术和其他一系列的保密的技术。核心竞争力在本质上是企业通过对各种技术、技能和知识进行整合而获得的使企业长期稳定、持续的竞争优势。拥有自己的核心技术是企业获得核心竞争力的必要条件,但不是充分条件,因此至关重要的是企业拥有持久保持和获得核心技术的能力。

3.企业信誉:信誉是拥有私人信息的交易方对没有私人信息的交易方的一种承诺。在产品市场上,信誉是卖者对买者作出的不卖假冒伪劣产品的承诺,在资本市场上,信誉是企业家、经营者对投资者(股东、债权人)作出的不滥用资金的承诺。这种承诺通常不具有法律上的可执行性,但如果卖者、企业家不履行这种承诺,就要失去买者的光顾或投资者的青睐,会给卖者或企业家带来巨大损失。

4.营销技术:营销技术即企业通过高效的产品、价格、促销和营销渠道整合向顾客提供满足其个性化需求的产品和劳务。营销技术既取决于企业人力资本和经验的积累,技术手段和营销信息系统的应用也起到了基础性作用。

三、如何打造和构建企业核心竞争力

核心竞争力是企业生存和发展的力量源泉,企业只有把核心竞争力与经营战略的选择联系起来,才能获得长久的竞争力优势,这也是核心竞争力的延展性与生命力的所在。构建核心竞争力是一个企业保持长期竞争优势的根本战略。企业必须对本行业关注、持续投入、苦心经营、认真分析经营环境。现状、前景、内部独特能力等,开展多元化经营,把核心竞争力延伸到力所能及的范围,最终在各个领域取得成功。

从企业内部途经构建和打造企业核心竞争力。

第一,树立企业核心竞争力战略观念。企业以高层管理到基层的每位员工,都应该认知企业核心竞争力战略在市场上竞争,特别是国际竞争中的作用,重视和关心企业核心竞争的培养。

第二,强化、扩大企业的专业化经营。企业必须利用自我优势,集中企业资源从事某一领域的专业代经营。在这一过程中逐步形成自己在经营管理、技术、产品、销售、服务等诸多方面与同行的差异,逐步形成自己独特的可以提高消费者特殊双用的技术、方式、方法等,而这些很有可能构成公司以后核心竞争力的重要要素。

第三,加强技术创新。现代企业制度体现的是企事业资源配置的高效性,而这种高效率能否充分发挥主要是领先核心技术和技术创新。企业应该集中人力、物力、财力对专有技术和关键技术进行研究开发、改造,并进一步提高和巩固,以形成自有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

从企业外部途径构建体系和打造企业核心竞争力:

第一,建立知识联盟体系。知识联盟有助于一个企业学习另一个企业的专业能力,有助于企业间专业能力优势互补,创造新的交叉知识。

第二,企业兼并。企业兼能使企业迅速扩大规模,快速进入其他竞争力领域,通过兼并重新整合内部资源,构造新的经营格局,调整产业结构与产品结构,构建新的经营机制,从而达到优化资源配置,提高市场竞争力的目的。

第三,稳固顾客群体。顾客群体越多,其忠诚度就越高,企业核心竞争力就越强大,就越能经久不衰。

四、企业核心人才能力是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关键因素

企业核心竞争力是企业生存和发展的力量之源泉,是企业长期保持竞争优势的根本战略。而核心人才是企业创造财富的动力之源泉,企业之间的竞争在很大程度上是人才的竞争,不夸张地说,核心人才影响着企业的生存和发展。同时,核心人才是企业发展成功的灵魂,他们虽然只占企业员工的少数部分,但却发挥了很重要的作用、很关键的作用,因为他们是企业很重要核心的岗位与研发项目的核心,往往决定着企业的发展与走向。

企业核心竞争力由诸多要素构成:企业经济实力、国际水平、政府干预度、投融资能力、基础设施、企业管理、技术能力、人力资源等。企业的核心资产包括人才、核心能力、核心技术、核心产品等在内的核心因素,其中高素质的核心人才是核心资产的核心。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之核心能力是全部核心资产的综合运用和反映,是企业多方面技能、互补性资产的核心。企业核心能力是形成核心技术和核心产品的关键,而核心人才是形成核心能力的关键。

企业核心竞争力虽然由诸多因素组成,但其中起根本作用的还是人的因素,无论是要树立品牌也好,搞技术创新也罢,搞管理也行,都不能抛开人的因素而言其他。我们强调人的因素,并不是说某个人能为企业营造核心竞争力,而是说核心人才。企业制定适当的核心人才战略,最终能综合企业各方面因素,形成自己独特的核心竞争力。因此企业核心人才能力是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关键因素。

五、结语

企业核心竞争力是在企业长时间发展过程中形成的,蕴涵于企业内质中的,企业独有的,能为企业带来价值性的,支撑企业过去、将来和未来竞争的优势,并使企业长时间内在竞争环境中能取得主动的核心能力。企业核心竞争力是企业生存和发展的力量之源泉,是企业长期保持竞争优势的根本战略。企业核心人才能力是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关键因素。

参考文献:

[1]帕拉哈德(C.K.Prahalad),哈默(GaryHamel).企业的核心竞争力[M].北京:企业管理出版社,1990.

[2]唐纳德・索尔.如何才是公司核心竞争力[M].北京:企业管理出版社,2001.

[3]徐芳,王云昌.企业核心能力培养与人力资源管理[J].人力资源杂志,2002,(4).

[4]姜国祥.核心竞争力[M].北京:中国商业出版社,2004.

[5]周三多,陈传明.管理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

如何构建核心竞争力篇2

关键词:新建地方高职院校;核心竞争力;教育;区域经济

文章编号:ISSN2095-6711/Z01-2016-03-0005

高职院校的核心竞争力涉及面较为广泛,包括人才培养、办学思路、教学体制、管理制度等多方面。认清核心竞争力并作为指导教学改革的根据,不断增强竞争力,促使教学与时俱进,保证教育可持续的发展,是新建高职院校工作的重中之重。许昌电气职业学院是2011年批准成立的电气类高职院校,以立足许昌、面向河南、辐射全国的发展方向为目标,作为新成立的高职院校,如何在激烈的竞争中茁壮成长是其面临的现实问题。因此,研究新建高职院校核心竞争力具有重要的意义。

一、高职院校发展的背景

1.生源危机。近年来,高职教育正处在迅速发展的阶段,而生源总量不断下降的现状及本科院校大力的扩招,致使高职院校招生面临的形势越来越严峻,面临生存的困难,究其原因,则大多存在办学思路不清晰,教学体制不健全,管理制度不灵活等缺陷,在激烈的竞争中处于劣势。可知,只有核心竞争力强的院校才能在激烈的生存竞争环境中赢得持续的发展。因此,如何提高学校的核心竞争力是高职院校面临的一个重要课题。

2.经济形势。区域经济的发展方向决定着高职院校的发展方向。近年来,许昌市打造中原电气谷的发展战略对本地高职院校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中原电气谷的众多企业对电气、机电类技能人才的需求缺口很大,制约了企业的发展。许昌电气职业学院在此背景下应运而生,其定位是为企业提供相关技能人才。

二、高职院校核心竞争力

高职院校核心竞争力包括文化辐射力、师资力量、社会影响力、科研创新能力、教育管理等方面,使院校具备持续发展的不竭动力。因此,核心竞争力是院校能够生存和发展的根本。

三、构建高职核心竞争力

核心竞争力的构建需要长期奋斗的过程,需要不断进行办学理念、制度、管理、战略定位、专业建设方面的更新,且需各要素共同作用才能更好地诠释高职院校的核心竞争力。因此,构建核心竞争力是高职院校能持久发展的必然选择。

1.办学理念的创新。高职院校的办学理念是发展的导航灯,关系着学校的未来。办学理念明确以后,需要学校的每一份子都为之努力奋斗,才能充分发挥其强大作用,否则办学理念就是句空话,导致高职院校在竞争中处于劣势地位。

2.制度的不断革新。良好的制度可带来良好的经济效益,可为核心竞争力的构建提供更好的环境。制度的创新需结合自身、区域实际情况,才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可通过创建激励制度、构建新型管理制度、强化核心业务等,提升核心竞争力。

3.教学质量的加强。高校的教学质量是所有要素中最重要的要素,是高校的生命线。高职院校的教学成果得到社会、家长、用人单位的认可,才能不断地获取优质生源,才能在激烈的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4.战略定位。高职院校如何发展、向哪发展是个重要的问题,关系着高职院校的生死,这需要高职院校高瞻远瞩,综合学校层次、招生规模、学生就业、特色专业制定合理的战略定位,才能务实发展、培养出优秀的技能人才,使院校驶入良性发展的快车道。

5.专业建设能力提升。专业建设是高职院校发展中的重要过程,关系着学院所处的层次、科研水平,是培养优秀人才的重要载体。许昌电气职业学院应根据其紧邻中原电气谷的优越位置,以电气控制、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为主,同时发展适量的文科专业,扩展综合实力。新建高职院校专业的设置应结合自身条件、相关地区的经济状况,及时调整、制定核心专业。在确定核心专业后,改善相关教学与实验条件,建设高水平的师资队伍,促进核心专业快速发展,才能抢占相关科技领域的制高点。

四、结论

高职院校核心竞争力包括整合文化辐射力、人才培养能力、社会影响力、科研创新能力、教育管理能力等,具有需要持续培育、提高、创新的特点,需要学院师生坚持不懈的努力才能取得理想的成效。经济区域化发展客观上要求新建高职院校审时度势,找准定位,力争成为区域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引擎。其管理者应该根据院校自身特点及所处区域经济的特点,结合相关核心竞争力研究的理论成果,同时进行中外教育核心竞争力对比研究,制定出合适的核心竞争力理论体系目标。许昌电气职业学院作为新建高职院校,应在构建核心竞争力理论体系目标基础上,不断对核心竞争力的定义、特色和组成要素进行分析与研究,制定出提升教育水平、社会影响力、管理能力和科技创新能力的制度和方法,才能在激烈的竞争中脱颖而出,持续、快速、健康地发展与壮大。因此,本课题的研究具有重要的意义。

参考文献:

[1]高宏.大学核心竞争力的要素及其培育[J].教育发展研究,2012

[2]赵俊芳,齐芳.21世纪以来中国985大学核心竞争力量化研究[J].高等教育管理,2015.01

[3]张卫良.大学核心竞争力理论与实践研究[D].中南大学,2005

[4]苗招弟.中国区域高等教育竞争力研究[D].上海交通大学,2008

如何构建核心竞争力篇3

关键词:人力资源角度企业核心竞争力构建提高

中图分类号:F240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914(2010)04-236-02

核心竞争力是指企业独具的支撑企业可持续竞争优势的核心能力,是企业长期形成的、蕴涵于企业内质中的竞争优势,并使企业长时间内在竞争环境中能取得主动的能力。这种能力不同于企业的一般能力,一般能力是企业进入市场的基本条件,而要想在市场上更具有竞争优势则应具备“过人之处”,即核心竞争力。核心竞争力不仅是创造企业竞争优势的源泉,也是企业参与市场竞争的主要驱动器之一。核心竞争力是使企业能持续开发新产品和拓宽市场的特性。例如索尼的精细技术,海尔公司广告销售和售后服务的能力等。

核心竞争力是企业兴衰成败的关键,而归根到底却是作为打造核心技术能力和核心组织能力承载者的人力,人才是构建和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源泉。没有人力一切都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这里所说的人力指有助于企业构建和提高核心竞争力的核心员工。它代表了企业所拥有的专门知识、技能和能力的总和,是企业创造独占性的异质知识和垄断技术优势的基础。美国钢铁大王摩根曾说过,即使我的工厂在一夜之间化为灰烬,但只要留住我的人才,给我一年时间,我照样会建立一个钢铁帝国。这充分说明了人力,尤其是核心竞争力的持有者――核心员工才真正是企业获取和保持竞争优势的基础。人力资源管理的理念之一就是将企业员工视为一种非常重要的资源,是企业价值的重要体现。人力资源管理工作就是将这些资源加以有效地开发利用,使之成为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的重要推动力。

一、企业组织的有效设计是核心竞争力的组织保证

组织的重新设计将成为新世纪人力资源管理与开发重要的制度背景。为了构建和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增强竞争优势,企业的组织结构将朝着更加扁平化、弹性化、柔性化方向发展。较为适用的组织形式是扁平化组织和学习型组织。

扁平化组织结构。长期以来,金子塔式的组织结构被认为是一种理想的组织结构。但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特别是电子计算机的广泛应用和管理系统的大量建立,使得扁平式组织得以实现。管理层次是扁平式组织结构最突出的特征。减少了管理层次,信息及时有效传递就得保证,有利于核心员工对企业有价值的信息快速做出反应,减少了管理层次也减少了层次授权所带来的信息失真,有利于决策的正确性。科技日新月异,能及时准确地获取信息并做出正确的决策是不断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的重要保证。美国戴尔公司之所以能在PC领域异军突起,很大程度上得益于扁平式组织结构创造的“直接商业模式”:几十个部门平行地分布在同一个层面上,今天有订单传到营运中心,中心马上通知原材料商供货,第二天原材料就进入流水线,一下线就被装入集装箱运往销售点,从而大大缩短了产品上市的周期。平行组织之间信息沟通快畅,避免了金子塔式的层层下传,这就极大地提高了工儿效率,形成了和提高了企业核心竞争力。

因为管理层次减少而使组织规模变小,利于内部协调,同时有利于知识的形成和共享,在很多时候可以依靠这种整体合力的优势突破难关。扁平化组织强调授权和自主管理,这种授权是对人才的一种尊重和信任,使他们有很强的归属感更能激发他们,特别是那些真正有实力、资历较浅的年轻人构建和提高核心竞争力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另外,在扁平式组织结构中,开放式沟通与关系的建立有利于管理者及时了解每个核心技术人员存在的问题,因为获取信息的视角不同,形成的个人知识也不一样,这样可以达到集思广益效果。一些有价值的思想和信息从而也成为构建和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的重要推动力。在扁平式组织中形成的是一种亲密的相对简单的工作关系,员工不必花时间精力去盘算如何“往上爬“的事情,有利于避免内部人员勾心斗角,削弱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总之,精减机构,减少管理环节,实现组织的扁平化已成为组织机构发展的趋向。比尔.盖茨说他们的目标就是在他和公司中任何人之间不得设有超过6个以上的管理层。

学习型组织。要构建和提高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就必须培养员工学习能力,这是因为学习型组织是一个促进其每一个成员进行学习且不断改善自身的组织,它可以适应不断变化着的环境。一个组织运行模式也不是固定不变的,而是随着经济环境的变化而变化,学习型组织由于组织成员都有较快的学习能力和对新知识新环境适应的能力,这样就有利于组织形式随环境的变化而改变。这种富于弹性化的组织形式对外界的反应也较快,可以为核心竞争力的构建和提高提供一个组织上的保障。一个组织有比其竞争对手学得更快的能力,不断获取新知识,了解新技术,据市场发展的顾客需要,对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不断地改进和推陈出新,才能不断构建新的核心竞争力和提高企业原有的核心竞争力。

学习型组织不但强调个体学习班,更重要的是组织互动学习,通过交流和沟通,进行知识共享和吸收,使之具有绩效总和的综合绩效,不断创造组织的合力优势。这在一定程度上已经形成了区别于其他企业的核心竞争力。这种互动学习的另一个益处还在于,它把个人的知识转化为组织的知识,这样就可以避免当企业流失一名核心员工是时,企业仍能继续保持核心竞争力而不被中断和削弱。

以知识和学习为基础的组织将不仅能快速地对客户的需要做出反应,而且能够积极地勾画出未来产品并迅速地投入到开发中去。这种能力的本身就业企业增强了竞争力。另外,学习型组织也是对高级人才的一种激励。学习是一种高层次的需要,可以使他们对自尊、自我实现等精神需要得到满足,这种不仅可以留住、吸引员工,而且可以激发他们的构建和提高核心竞争力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构建学习型组织有利于员工寻求持续不断的进步,培训全新、前瞻而开阔的思考方式,使其不断突破自己能力的限,不断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注入新的活力。

二、合理的激励是核心竞争力的助推器

核心竞争力来源于核心员工对现有资源的培养和对原有核心竞争力的不断创新。但是,在一个组织里,如果搞创造和不搞创新是一个样,那么势必会使员工产生极大的惰性,影响积极性、创造性的发挥。行为期望理论认为:人们采取某种行为方式是因为人们相信这种方式将产生他们期望的回报。因此在一个组织里,如果想让核心员工为核心竞争力的构建和提高而更加努力工作,就必须要建立能激发他们积极性和创造性的有效激励机制。

企业拥有了人才,关键是开发他们的潜能,激发他们的创造性,使之更好地为企业构建和提高核心竞争力服务,此时管理者需要重视精神激励。无论什么样的人在付出努力,做出成绩后,都希望得到认同。特别是对于高级人才,他们可能更注重个人发展和工作成就等,此时物质激励的作用可能不是很大。这时奖章、表扬、称号是很有必要的。海尔在这方面做得很有特色。例如:以员工名字命名的小发明(“启发焊枪”、“云燕镜子”等)、招标攻关、设立荣誉奖励(最高奖为“海尔奖”)、开展全员性合理化建议活动(“合理化建议奖”)等。这些激励使海尔的创新层出不穷,在这样的氛围里,争相献计献策,企业的整体素质和竞争优势不断提高,可以说海尔核心竞争力的形成和其独具特色的激励机制密不可分。在创新与思考的过程中,挫折、失败在所难免,此时管理者应扮演“打气筒”的角色,这种精神上的鼓励往往突破难关的动力。现在企业提倡的人本管理在一定程度上包含了精神激励。

如果说薪酬和精神激励是对核心员工现实的回报,是即时激励的话,那么福利则反映了企业对核心员工长期的承诺。如果有好的福利,即使薪酬低于同类企业,企业仍能留住和吸引企业所需要的核心员工。

企业要发展,对核心员工还要采用多种激励方式,包括期权、股权、分红权等。管理者不仅要重视外在激励也要重视内在激励。内在激励源于个人内心,例如,某个人出色完成一项工作,他就有一种成就感,他对这种成就感的体验无须他人介入。管理者就通过工作合理设计、更好的设备、企业文化和管理风格为个人创造体验内在激励的条件。这种内在激励常引起人源于内心的自发的创造性。这种创造性在构建和提高核心竞争力上有时可能比外在激励更有效。例如某一高级技术人员他天生就对某一领域的某一技术感兴趣,他以投入到此项工作为生命的意义,那么此时的外在激励对其作就不会很大,只有让他投入到此项工作,提供更好的设备,给予极大的支持等,才能更好地激发他们构建和提高核心竞争力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客观地说,内在激励与外在激励一样重要,有时甚至于比外在激励更有力。问题的关键是在于行为所处的需求层次,企业应根据马斯洛需求层次论分析行为人的需求层次,确定应采用的激励方式,才能激发他们的创造性,产生更大的收益。否则,除了不能获得应有的收益,还会造成很大的损失。例如,一名技术人员在技术上为企业做出了较大的贡献,公司为了奖励他,提升他为分公司总经理。但他虽然有技术上的才华,却并不具有管理才能,那么这项晋升激励就会对公司产生两种损失,一是他没有继续为企业在技术上做出贡献,也许因此而导致技术没有得到充分地维护和扩大;二是他缺乏管理才能,做了错误决策而使公司蒙受巨大的损失。如果公司对此技术人员的激励是提供更好的设备、资助他出席专业会议或支持他进一步深造等,可能会因为他的技术辐射而带动和引导一批人,从而增强了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总之,在现实社会里,只讲奉献是不现实的,针对核心员工采用多样化的激励是构建和提高企业核心技术的一种有效推动力。

三、有针对性的培训是核心竞争力的提升机

培训作为人力资源开发的一项工作日显重要,是维持和提高企业竞争优势的一个源泉。目前,世界各国对员工培训投入了大量的资金。近年来,美国企业的培训开支每年递增5%,1994年这项开支已达500亿美元,相当于全美高校经费的一半左右。各大企业每年投入大量资金进入人才培训,企业已经成为员工越来越重要的教育场所。特别是对高级人才的培训和开发不仅仅是使其完成工作所需的技能,并且是通过培训和开发提高和扩大核心竞争力的重要途径。

培训是一种人才管理和开发的手段,目的是使核心员工通过培训能为企业的创新、核心竞争力的构建和提高做出实质性的贡献。这要求他们必须学到知识和能力运用到工作中去,并在工作中长期保持。如果上面对技术人员进行制图软件的培训,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缩短了技术开发和新车型上市的周期,那么这次培训将会成为构建和提高企业核心技术能力的重要推动力。

如果说,一般性培训能使核心员工更好地致力于构建核心竞争力上,那么开发式培训则是为这种核心竞争力的提高和进一步扩大做准备。对潜在的核心员工进行这样的开发式培训和引导(职业生涯设计)使之成为核心员工或后备力量,不仅可使核心竞争力持续提高,而且可以持续为断为核心竞争力的构建和提高注入活力。当有核心员工流失时,有储备人才补上,继续保持核心竞争力,当然,这种开发式培训,管理者需要有非凡的洞察力和前瞻性眼光。

“功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至此,我们可以肯定地说,重视人才开发程度与否决定企业发展潜力的大小。企业通过培训形成:培训――工作绩效提高――创造能力增强――核心竞争力提高循环,企业竞争优势也随之增强。另外,培训使人员的流动性减少,而且提高了他们对企业的认同感,使他们从内心深处愿意为企业服务。这些无疑对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构建和提高起到很大的推动作用。

四、完善的绩效评估是核心竞争力的牵引力

绩效评估是衡量员工业绩以及培养和激励员工的有用的工具。在一个组织里通过绩效评估过程衡量成员的工作效率并把这些评价传达给他们。一方面引导他们进行有利于企业核心竞争力的行为,另一方面,可以为他们的培训和激励等提供较为科学的依据。如果不进行绩效评估,那么上面提到的组织的重新设计、激励机制、培训等用来提高核心竞争力的管理也都失去了意义。一个科学的行之有效的绩效评估有助于核心员工向更高的目标奋进,为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构建的提高做出贡献。

绩效评估的一个重要的内容是确定评估方法。目标和标准评做法,是对高级人才比较适用的方法。由于在绩效计划时,管理者已经与每个核心员工就工作职责所达到的目标进行了具体制定,并且把每个目标都同工作职责或结果相联系。当然,这个目标是和构建和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的目标相一致的,并且达到目标的时限和资源的用量也是有限制的,这就等于确定了达到目标的一个标准。在进行绩效评估时管理者与核心员工对每个目标和标准进行检查,以确定技术人员是否达到了目标,这样就把个人目标和构建和提高企业核心技术能力的目标结合起来了。

对不同的核心员工进行绩效评估要针对不同类型的员工采用不同的评估指标。对于核心技术人员绩效考核指标体系,要从工作业绩(科研成果及其产品转化率)、工作能力(研究创造能力、分析解决问题能力)上进行考核。对高级管理人员则从工作业绩(实现组织管理目标能力)、工作能力(学习新知识、新技术和适应新工作新环境的能力、协调工作能力)上进行考核,因为这些能力都是与企业的核心竞争力紧密相关的,从这些指标上进行公平考评,促使这些能力转化为较好的工作业绩,也就是构建和提高核心竞争力的过程。在评估过程中也可以发现一些具有特殊才能的人,组织此时就可以帮助他设计自己的职业生涯这样就会使这些人感到事业前景明朗起来,他们就更愿意努力工作,释放尽可能大的创造性。这种通过绩效评估提供事业发展的机会也是企业留住核心员工,提高其忠诚度,进而为构建和提高核心竞争力作出贡献的重要方法。

企业只有拥有核心竞争力才能获得较长久的竞争优势。人力资源是构建和提高核心竞争力的基础。人力资源管理是构建和提高核心竞争力的源泉。

如何构建核心竞争力篇4

关键词:核心竞争力诚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

当今我国的企业不仅面临国内同行的竞争,而且还面临着与国外企业,甚至跨国公司的竞争。说到底,无论是国内还是国际竞争,从根本上说,是企业之间内在能力的竞争,而其中具有决定性作用的核心能力的竞争。市场外部环境只能是影响竞争而不能决定企业竞争力。而在考察企业内在核心竞争力时,必须重视人文因素特别是诚信在核心竞争力中的地位与作用。

企业文化是核心竞争力的灵魂

核心竞争力问题,既是一个理论问题,也是一个实践问题。从实践角度来说,市场经济的发展及全球范围的竞争,必然把构建核心竞争力的问题摆在企业理论家和企业管理者面前。从理论来源来说,核心竞争力理论不是突然产生的,它经历了一个理论发展过程。从源头来说,有些学者追溯到英国著名经济学家《国富论》作者亚当·斯密的“分工论”。也有的学者强调核心竞争力理论是从战略发展论而来的。这些说法,都各有其道。的确,企业中的分工有利于劳动生产力的最大增进,也有利于运用劳动的训练和技术的提高。至于说,核心竞争力与战略发展论相关,在理论上也可视为一说。因为随着战略管理理论的发展,资源管理越来越突出。因为资源的占有量和以新的方式利用资源往往会增强核心竞争能力。与对核心竞争力的理论来源相关,从学者们关于核心竞争力构建的不同看法中,可以窥见其理据差异所导致的关于核心竞争力认识的差异。例如,资源论理论的拥护者,把核心竞争力视为是一种企业以独特方式运用和配置资源的特殊资源。资源,不仅是物质的,知识也是一种资源。因为企业的能力往往与企业能在何种程度上运用知识相联系。因此企业能力与知识同属于一类事物。资源不是简单的物,而是与生产相联系的物质与知识。因此不同的企业存在的资源差往往影响竞争能力。一个拥有源优势,特别是拥有稀缺性、不可复制性以及低于价值的价格获得的资源,往往会成为市场竞争的优胜者。

当然,资源是生产重要要素,但仅仅具有资源优势,或拥有稀缺源还不足以表明拥有超越其它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因此有些学者强调企业的整体能力。这是一种比较辩证的看法,它把核心竞争力视为是企业通过对各种技术、技能和知识进行整合而获得的能力。因此,核心竞争力是企业一系列能力的综合。其实,资源与能力都重要,但当它们分离就会失去它们各自的优势。失去资源,能力是空的,而没有运用资源的能力,资源不过是一堆原料甚至会成为一堆废料。

能力和资源应该通过合理的体制相结合。这样能力才能成为确定资源组合的能力,资源是能力发挥的基础。在论及资源与能力关系时,我们必须注意在知识经济时代,知识作为一种能力的重要性。在企业中,一个由先进科学知识和高技能的个人结合而成的团队集合体是极其重要的宝贵财富。这能极有成效地发挥资源的作用,创新技术、创新产品。而由高端人才和充分利用资源而进行的新的开发和产品,本身就构成一种具有极大效能的核心竞争力。总之,高端人才、创新能力、产品开发,资源和稀有资源和健全合理的企业体制,都是构成核心竞争力的要件。

可见,企业不仅是产品、业务或资源的集合体,在一定意义上可以说,企业是能力集合体。企业的能力来源于企业拥有的各种性质的资源,其中尤其是企业独有的创新力量和新技术、新产品的开发。但企业核心竞争力不能只关心技术层面,如拥有的知识和知识产权、技能、管理体制和企业能力系统的构建,而更重要的是应该关注如何构建企业在市场竞争中的诚信,获得顾客和用户的高度信任。企业管理中的人文因素,是核心竞争力的重要因素。缺少诚信,仅仅着眼于企业核心竞争力技术层面,或许能取得一时的短暂的成就,但企业缺乏精神力量,不可能长期存在和发展,必然会在竞争中遭遇失败。如果只关注技术层面,而忽视最重要的因素,即企业文化在企业核心竞争力构建中的重要地位,就不能正确理解文化作为软实力在企业中的主导作用。企业不是单纯由机器、厂房、车间集合而成的物体。它的主体是人,是由管理人员、技术人员和工人有组织的、由合理分工、相互配合运转的活的机体。而支配企业的灵魂是企业文化。企业文化的核心是企业精神。它主导企业经营理念和顾客至上的价值取向,团队精神、创新精神,以及对员工素质培养的重视,对企业全体人员凝集力和向心力的培养等。可以毫不夸张地说,以人为本的经营理念和人性化的企业管理,可以成为推动企业机体有序、有力、有效运转,成为核竞争力中第一要素。不重视健全的企业文化培育,只以追逐利润为最高目的,可能得势于一时,终难持久,最终会在竞争中失败。在世界市场和国内市场中,企业的破产和被兼并,其原因可能很多,但在缺乏健全企业文化这一点上,则是共同的。

诚信是核心竞争力的生命线

从目前我国市场经济秩序运行中所暴露出的问题看,企业间的恶性竞争,不讲商业道德、坑蒙拐骗、信用危机、拜金主义等有愈演愈烈的势头,已开始导致社会信用水平的整体下降。这种情况危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极大地阻碍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完善。我国有些经济学家把这种不讲信用,只顾眼前利益的经营思称之为“反经济信用行为”的企业。任何采用这种经营模式的企业,其成本会大大增加。在当今网络世界中,互联网的传播极为迅速,任何企业企图采取欺诈手段,只能导致严重失信,信誉扫地。它给企业及国家带来的损失是巨大的。

中国传统文化是最重视诚信的。信列为中国传统道德五常仁义礼智信之一。孔子强调四教:“言、行、忠、信”。“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论语中有个故事,有一次子贡问孔子为政什么重要?“子曰:足食、足兵,民信之矣。子贡曰,必不得已而去,于斯三者何者为先?曰:“去兵”。子贡曰:必不得已而去,于斯二者何先?曰“去食,自古皆有死,民无信不立”。在孔子看来,最重要的是信,它比打仗、吃饭都重要。这是中国人的观念,也是中国传统经商的观念,“公平交易,老少无欺”。这自然是旧时代小商业的格言,但它的精神仍然是可取的。

在当代世界,一些著名的企业都是把诚信放在企业经营的首要地位。摩托罗拉公司把“诚信为本和公正”作为自己的核心理念,要求企业的每个经理人员和员工“保持高尚的操守,对人永远尊重”。中国的“海尔”提出“真诚到永远”的企业信用理念更是将信用的影响和作用发挥到了极至。这些公司提出的理念似乎与自己的商业利润都没有关联,更强调的是一种诚信对待用户和员工的理念。一个企业不能追求长期繁荣,短期繁荣可以采取欺骗或其它多种手段得到,但是终归会被淘汰。由此可见,诚实和信用作为企业文化内涵中深层理念中最重要因素,是影响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关键。

我国是社会主义国家,我国的企业,无论是公有制企业还是民营企业都应该以诚信为本,实施精品名牌战略,在世界上树立我国产品的威信。无庸讳言,有些企业在这方面存在不少问题。这不仅是企业的问题,而是社会问题。企业不是离开社会而存在的孤岛,而是生活在社会之中。这些年来,道德爬坡还是滑坡,已争论多年,各有道理。从社会发展来看,从长时段来说,当然是道德爬坡,任何时候都不能弹今不如昔,人心不古的调子。何况是在社会主义中国。从大多数普通老百姓来说,很难说道德普遍滑坡。

企业是社会的重要单元,没有企业社会不可能存在。而企业是由企业人员组成的集体。社会一个社会的道德状况会影响企业的道德,反过来企业的道德状况又会成为社会道德状况的重要推手。我们不能说社会企业普遍缺少诚信。绝大多数企业和企业从业人员仍然在努力工作,尽量把产品做好。但缺少知名的品牌,这不仅是技术问题。也包括顾客和用户对产品的信任度的问题。可以说,企业诚信是企业核心竞争力的生命。没有诚信,就不可能有竞争力,更不用说核心竞争力。提高诚信,是企业当前面临的加强核心竞争力,无论是国内市场还是国际市场的关键。建立诚信,打造精品名牌是一个系统工程。首先要狠抓全社会信用文化的观念建设,以此构筑企业信用体系的基础。在市场经济中,企业应树立以品牌为中心的全面质量管理理念,重点搞好企业文化中的品牌文化建设。要建立并强化全社会、特别是企业经营者、经理人的商誉意识和经济信用意识,注重权利与义务相统一的思想建设和制度建设。要加强法治开展严厉打击制售假冒伪劣商品犯罪活动的联合行动,与骗取出口退税和逃汇骗汇等犯罪活动作坚决的斗争,坚持不懈地打击走私贩私等违法犯罪活动。打假、防伪、杜绝虚假广告。要建立企业信用管理系统和企业的信用评价系统,这对于建设一个公平竞争和有效运行的市场秩序,对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培育至关重要。实施企业信用管理系统和企业信用评价系统,采用系统化的企业信用管理,对于强化社会信用意识、建立社会信用体系、防范金融风险的发生都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我国企业应该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诚信并不是一个独立存在的道德规范。作为企业文化,世界上任何于一本管理教科书、专著或企业行为,没有不强调诚信的。可是真正确立以人为本,把诚信作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内容,是我国企业不同于西方资本主义企业的特点。我国企业中诚信的建立,是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指导确立的诚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和核心价值观,对于社会各个行业、全体社会成员都有指导意义。对于国家而言,信是公信力问题;对于社会层面而言,信是人们相互关系问题;对于个体而言,信是一种行为规范问题。企业尤其是对于社会主义企业而言,兼具这三者的特点。因此,作为社会主义制度下的企业和企业从业人员必须重视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高度来实践和理解诚信。

在我国,企业通过诚信打造精品名牌,把企业做大做强,积累财富,是与建设富裕公平、幸福和谐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相联系的。贫穷不是社会主义,社会主义应该是一个物质和精神都富裕的社会。尽管发达资本主义社会也很富裕,但富裕而不公平。它是少数人占有绝大部分财富,贫富两极对立下的少部分人的富裕,导致的是极大的不公平。社会主义的富裕是与公平相结合的富裕,它应该使社会富裕成为全体成员能共同享受的成果。没有公平的小部分人的富裕,是不公平的富裕;而没有富裕的所谓公平,即所谓同甘共苦,也不是我们追求的公平,都不是社会主义。因此彼此分离的公平或富裕单独都会失去它的社会主义内涵,不能构成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作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的富裕与公平,应该是统一不可分的。

如何构建核心竞争力篇5

【关键词】零售企业核心能力创建构架1

【Abstract】AfterenteringtheWTO,ChineseGovernmentwillcancelallrestrictionsthattheforeignretailenterpriseenterChinaprogressively,Alltheseindicate,theoverallnewpatternopeningtotheoutsideworldwilltakeshapesoon.ThistextistothecurrentsituationoftheChineseretailbusiness,thechallengeandopportunityfacedafterenteringtheWTO.TheChineseretailerwantstoprevailovercompetition,muststrengthentheconstructionofkeyability.Thisarticlehasproposedestablishingtheframeworkofkeyabilityintheaspectofstrategicintention,strategicstructure,elementsofthekeyabilitydevelopment,mergerandupgradingandsoon.

【Keywords】Retailenterprises;Keyability;Establishtheframework

【文献综述】

一、本论文研究的背景及实际意义

p在过去的几十年里,国际连锁企业集团大型化、国际化已成为零售企业快速增长的原动力。对于国内零售企业来说,与国际商业巨人的全面碰撞已无可避免。尤其是在加入WTO后,中国零售业是对外开发程度最大的行业,国外很多大集团纷纷闯入中国市场。他们有的以前所为有的密集度集中轰炸,如世界零售业老大沃尔玛在福州一口气开了三家店;有的在重新整合资源,如家乐福把现有分散经营的26个门店调整为统一的姿态,以形成重拳之势。与此同时,沃尔玛也已经跳出珠江三角洲,麦德龙也跳出长江三角洲,启动全国发展战略。与外资零售企业相比,国内零售企业不仅缺乏先进技术,无法做到对企业的物流和资金流进行实时监控,控制成本,而且在经营理念管理水平等方面也有很大的差距。所以,“入世”后,面对外资零售商的大批进入,我国零售业必须增强紧迫感和危机感,虚心学习借鉴国外先进的管理经验、营销理念、促销方式,努力提高自己的经营管理水平。国外许多大型的零售企业的成功都是因为具有自己独特的核心能力,才能在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的。例如沃尔玛的“天天平价”,家乐福的低价策略,7—11公司营业时间长的便利商店网等。显然中国零售企业缺乏的就是核心能力,作者认为核心能力的创建是中国零售企业目前急待解决的问题,所以本文通过研究如何创建中国零售企业的核心能力来增强中国零售企业的竞争力,使其在日益激烈的竞争中占有一席之地。这对于处于竞争日益激烈的中国零售企业将具有很大的实际意义

二、本论题国内外研究动态

针对入世后中国零售业的状况,以及如何创建核心能力,国内很多论文都有所涉及。胡茂磊在《中国零售企业如何与狼共舞》中说到,几年前,国外零售企业巨头刚刚抢滩我国市场的时候,国内“狼来了”的呼声就开始不绝于世,如今,“狼”真的来了,并且又是成群结队地涌进来。直面“与狼共处”的时代,国内零售企业只有冷静分析、审时度势、转变经营观念,真正找出一条合适自己的通路,才能化“共处”为“共舞”,在瞬息万变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他认为中国零售业应通过加强建设先进的物流系统和信息管理系统,健全以人为本的服务观念,拥有雄厚的商业资本来创建零售企业的核心能力;黄月胜、陈跃刚、彭迪云在《面对WTO,中国零售业应迅速提高核心竞争力》中认为,中国零售企业在创建核心能力时,应注意以下五个方面的问题:①懂得国际商家的规则;②注重扎实的基础,稳打稳扎;③强化信息化处理手段;④塑造企业文化的民族个性化;⑤强力推进“定点超越”和“快鱼吃慢鱼”;王生辉、施建军在《以核心能力打造零售企业的竞争优势》中讲到长期以来,我国零售企业的竞争战略是一种针对产业结构变动做出反应的被动式竞争战略,绝大部分企业都缺乏培育、发挥和利用核心能力的意识。那些浅层次战术的运用往往具有以下缺陷:同质性,易于模仿性,易于替代性。所以他认为不能依靠经营过程中的自发来形成,不能通过简单的价格战来获得竞争优势,而应该采用规划管理的办法主动实施开发战略,并且借助于学习工具进一步加以推动。

还有人认为中小企业仍是零售市场的主体,国家对中小商业企业的发展持鼓励方针,需要通过特许经营、自由连锁、发展各类中介服务组织等方式,增强其竞争力和管理水平。王大伦在《浅谈零售企业如何增强自身核心竞争力》中谈到可通过以下三种途径增强核心竞争力:①以聚焦主业为核心,增强零售业的主营积聚力。具体方法有细分市场,开发品牌,调整业态,谋求发展、创新营销、借势造市②以管理创效为中心,增强零售企业的经营管理能力。③以人力资源开发为主线,增强零售企业的战略资源力,因为他认为人力资源是企业中最为重要的资源,直接影响着企业核心能力的建设。

国外许多零售企业的成功也正是因为核心能力的创建,例如全球最大的零售企业沃儿玛就是因为其“天天平价”。通过严格的成本管理和先进的计算机网络管理系统来取得成本优势,并且不断的进行核心能力要素的更新,使其不断获得新的发展。家乐福也同样具有自己独特的核心能力,它的规模经营、迅速占领市场都是其成功的法宝。还有著名的7-11便利店,它对消费者心理的深入研究,它的物流e化系统都是其取得成功的关键。

三、本论文的思考框架与研究内容

综上所说,中国零售企业必须通过创建核心能力才能增强竞争力,才能在入世的环境中取得发展。研究核心能力的创建有利于我国零售企业有意识的培养自己的核心能力,从而获得可持续的竞争优势。本文首先从中国加入WTO后,中国零售业的现状以及入世对中国零售业的影响谈起,说明在当今这种竞争环境中,中国零售业相对于外资零售业在许多方面还存在着缺陷,不管是资金实力,还是管理水平,经营手段等等。尤其是加入WYO后,预示着中国将全面开放市场,更多的外国资本进入中国这一巨大的消费市场,预示着更多的外国商品和服务涌入国门,导致中国市场竞争加剧,原有的市场份额面临重新分配,这一切无疑给原本实力不强的中国零售业带来了巨大的冲击。接着本文通过外国零售企业成功的法宝—核心能力,提出核心能力这一概念,同时说明创建核心能力对中国业的重要性,即核心能力是中国零售业最有价值的资产;核心能力是零售企业进行差异化经营的基础;核心能力可以使零售企业形成持久性的竞争优势;核心能力是零售企业进入其他经营领域的支持;本文提到应该结合零售企业自身的特点,进行合理的创建。因为零售企业不同于一般的企业,一般不生产有形的产品,其主要智能是进行商品流通、以服务为顾客创造价值,其价值链构成在业务流程、组织管理方式等方面都有自己的特点,这就决定了其核心能力也具有自己鲜明的特点。最后提出零售企业如何根据自身特点创建核心能力,还有在创建过程中应该注意的问题。

本文认为零售企业核心能力的创建可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确定战略意图;建立战略结构;核心能力构成要素的内部开发和外部获取;核心能力构成要素的有效整合;核心能力的更新与提升。但在创建过程中,还要注意以下几个问题:零售企业的核心能力具有不同于制造业企业的自身独有的特征;核心能力的培育应从抓好基础管理入手;信息技术在核心能力的开发和利用中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当然,零售企业核心能力的创建是一个很复杂的问题,本文在论述中还不尽完善,许多问题还有待研究。

参考文献:

[1]胡茂磊.中国零售企业如何与狼共舞[J].价格月刊,2002,(7):38-39

[2]黄月胜,陈跃刚,彭迪云.面对WTO,中国零售企业应迅速提高核心竞争力[J].企业研究,2002,(1)

[3]王生辉,施建军.以核心能力打造零售企业的竞争优势[J].经济管理,2002,(22)

[4]王大伦.浅谈零售企业如何增强自身核心竞争力[J].江苏商论,2002,(7):11-12

[5]刘志明.500强第一沃尔玛启示录[J]企业研究,2002(2):46-47

[6]王利锋.沃尔玛:成功没有秘诀[J]重庆调研,2002(7):39-41

[7]彭灿.企业核心能力开发论[J]科技进步与对策,2000,(11):60-61

[8]谢庆红.入世后我国零售企业如何增强核心竞争力[J].科技进步与对策,2002,(19)

[9]史本刚.国内零售企业发展问题研究[J].内蒙古社会科学,2002,(23):85-87

[10]何磊,张德鹏.我国零售业发展态势分析[J].商业经济文,2002,(3):41-42

[11]王红.加入WTO我国零售业面对的挑战[J].商业时代,2002,(15)

[12]唐仁.我国零售企业面临的外来挑战及发展对策[J].湖南商学院学报,2002,(9):39-42

如何构建核心竞争力篇6

关键词:核心竞争力;可持续发展;企业价值

一、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内涵

当今世界,开放和竞争已经成为经济发展的主流,特别是全球经济的一体化和国际互联网技术的广泛应用,企业之间的竞争将变得日趋加剧。企业要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就必须建立正确的组织创新理念,不断加强企业创新方面的建设。组织创新是一个系统,它既包括技术创新、市场创新、制度创新、机制创新,还包括企业文化、经营管理理念、管理方式方法等方面的创新。只有这样,才能确立自己的竞争优势,才能构建起企业自身独有的核心竞争力。

传统上,企业往往习惯于通过提高现有产品的价格与性能的比的方式来确立自己的竞争优势,或者是通过产品的低成本,或者是通过产品的高质量或者高性能来赢得竞争优势。然而,当众多企业都热衷于这一标准方式时,这种方式作为企业获取差异化竞争优势之源的重要性便会大打折扣,而且因为技术的快速传播与模仿复制,其实现的难度也会越来越大。同时,由这种方式建立起来的差异化竞争优势很难维持太久,充其量为短期差异化竞争优势。从长期来看,一个企业的差异化竞争优势,应立足于企业在追求顾客价值实现的过程中,向顾客提供优于竞争对手并且不易被竞争对手所模仿的、为顾客所看重的消费者剩余价值的能力。企业的这种独特能力,由于意在追求顾客的满意度与忠诚度,体现了顾客价值导向,同时,又难以为竞争对手所模仿,因而,可以为企业提供持续的差异化竞争优势。普拉哈拉德(C.K.Prahalad)和哈默(GaryHamel)在《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一文中,将企业的这种能力称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并对其作如下定义:核心竞争力是企业组织中的集合性知识(CollectiveLearning),特别是关于如何协调多样化生产经营技术和有机结合多种技术流的知识。

随着产品生命周期的日益缩短和企业经营的日益国际化,一个企业的差异化竞争优势来源于企业管理层如何比竞争对手既快速又低成本地将遍布于企业内的各种技术和生产技巧有机结合起来形成核心竞争力的能力。

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构建对于组织创新发挥着巨大的作用。它不仅是企业在本行业、本领域实现持续组织创新,不断获得明显竞争优势的保障,而且还是企业开辟新领域、建立新的利润增长点、建立新的主导产业、实现战略重心的转移的重要手段。企业好比一棵大树,树干和枝干是核心产品,树枝是业务单位,树叶、花朵和果实是顾客所需要的最终产品。而为所有这一切提供养分并起支持和稳固作用的树根则是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核心竞争力实际上就是隐含在核心产品里面的知识和技能,或是它们的组合。因此,企业要适应市场环境不断变化,实现组织的不断创新,核心竞争力起着基础性的作用。

二、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动态性

企业核心竞争力是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企业战略管理研究和实践的重要内容,作为一个带有里程碑意义的全新概念,标志着企业战略管理理论发展第三阶段的到来。近几年,尤其是许多快速增长的大企业,不再热衷于制定进入世界500强的规划,而是转而思考如何深化自己的核心能力。这说明我们的企业家正在走向成熟。

然而,对于核心竞争力的概念却有很多不同的理解,比较普遍的问题是把核心竞争力作为一个静态的概念来理解。笔者认为,核心竞争力是一个动态的、相对的概念。目前,国内对核心竞争力特征的描述主要集中在核心竞争力的专有属性上。如强调企业核心竞争力的难以模仿性,强调其是不可能被偷去也不可能买去等。然而,这种对核心竞争力特征典型论述的最大问题,就是以静态的思维来看待核心竞争力。

首先,核心竞争力是一个相对的概念,是同域同期企业之间的相对比较。同域是指各企业的产品有竞争关系的地域。我们在定义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时候,如果只注重其绝对的一面,在实践中就会让企业感觉其高不可攀,会以为只有那些高精尖的东西才能成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实际上,只要在某一时期比同一地域中有竞争关系的其他企业有优势的竞争力,就具备了核心竞争力的要件。

其次,核心竞争力是一个发展的概念,在不同的时期和不同的发展阶段核心竞争力是不同的。由于企业面对的市场环境是不断变化的,因而不可能存在永恒有效的企业核心竞争力。这个约束条件决定了我们的企业不仅要努力建立某一时期的核心竞争力,而且还要适应竞争环境的变化,不断建立新的优势竞争力。任何核心竞争力都有时效性,因此静态性地强调核心竞争力的不可模仿是不全面,也是不准确的。因此,企业要深入了解和研究核心竞争力的动态性,在竞争对手模仿自己的核心竞争力之前,就努力构建新的企业蓝海,建立新的优势竞争力,确保持续保持企业的竞争优势。

三、企业核心竞争力的策略分析

一个企业的竞争力优势最终要表现在成本优势、产品优势和品牌优势上。因此,在现在的市场经济环境中,有相当一些企业在面临国际国内两个市场时,缺乏核心竞争力的劣势日益突出。因此,如何能提高这些企业的竞争力,更好地保持企业竞争力的持久性,是摆在现代企业面前的一个十分紧迫的任务。企业要提高核心竞争力,实现组织创新和可持续发展,必须要有一套打造企业自身核心竞争力的基本策略。笔者认为,这些策略主要包括策略制胜和能力制胜,具体分析如下:

(一)策略制胜

在企业的谋略中,最关键的是制定企业策略。策略不只是一种经营哲学,而且是具有实用价值的策略思考逻辑。从企业长远的经营目标出发,企业要发挥持久的竞争优势,必须在竞争性定位上进行选择,策略越是得当,其竞争优势的追求与发挥越显著。聚焦策略,即专注于最擅长的领域。企业要因地制宜,根据自身的特点,把自身有限的资源优化组合起来,专门从事某一领域、某一方面的专门业务,专注于最擅长的领域,并不断钻研,力争把握该领域的最新动向和潮流趋势,在这个领域做得最好、做得最优,做到“人无我有,人有我精”,就能在这个领域大显身手,获得成功。差异策略,即形成自己的特色。在集中资源进行专业化经营过程中,逐步形成自己在经营管理、技术、产品、销售、服务等诸多方面与同行的差异。独一无二的产品是一种差异,独到的营销是一种差异,独特的管理是一种差异,独有的服务也是一种差异。通过不断努力,逐步形成自己独特的技术、方式、方法等,对消费者形成独特的吸引力,成为企业核心竞争力的重要构成要素。

领先策略,即引领行业潮流。这种引领潮流可以有两方面的含义:一是行业本身领先,属于新兴的朝阳产业,比如IT产业等。企业所属行业的内在盈利能力是决定这个企业盈利能力的一个要素。一个具有竞争优势的企业如果栖身于一个已经过度竞争或前途暗淡的行业,获利甚微,即使如何改善其地位也无济于事。二是企业在行业竞争中所处的地位。在一个行业中,不管其平均盈利能力如何,总是有一些企业比其他企业更有利可图。因此,企业要充分培养对新事物的敏锐性,能够成为率先进入先进行业的企业,或者成为处于行业竞争领先地位的企业,大获其利。

(二)能力制胜

一个企业的成长具备竞争力固然重要,但从长远来看,企业具备保持和提高竞争力的能力更为重要,这就是能力制胜。

培养企业学习能力。要强化企业内部学习机制,塑造一种企业整体有效学习的氛围,建立一种支持学习的企业文化,从而促进组织学习和个人学习的协调发展。同时,还要学习消化新知识、新技术、新信息,不断提高企业职工整体素质,培养企业成为知识经济下的学习型组织,提高创新能力,增强适应性。

提高企业创新能力。创新是企业发展永恒的主题,也是维持企业在同行业领先地位的关键。企业只有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不断进行技术、营销、管理、机制等方面进行全方位创新,并提高创新的效率,才能适应新的形势需要,才能实现企业的价值最大化。

寻找潜在的市场能力。通过对竞争对手分析,发现它们的弱点,在竞争对手和市场空缺中不断寻找机会,发展和建立自己的比较优势,找到自身能够为消费者或者客户提供特殊利益的方式与方法,这本身就是在建立和发展核心竞争力。

四、企业构建核心竞争力的基本途径

我国现代企业要适应当今外资跨国并购带来的新变化,就要努力构建企业自身的消化吸收和组织再造的能力,形成企业的核心竞争能力。笔者认为,我国现代企业要建立自己的核心竞争力,可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一)集中企业资源实施专业化经营,形成自身独特差异

集中和优化企业资源,从事专业化经营,逐步形成自身在经营管理、技术、产品、销售、服务等方面与竞争对手的差异。同时,也逐步形成自己独特的可以提高消费者特殊效用的技术、方式、方法等,而这些均可能构成未来企业核心竞争力的重要要素。

(二)技术创新是核心竞争力的关键

现代企业制度体现的是企业资源配置的高效性,而这种高效率能否充分发挥,主要依靠核心技术以及这些技术的持续创新。我国企业在打造核心竞争力的过程中,必须清楚地了解自己的核心技术是什么?对核心产品进行技术分解、归类和整合。然后集中人力、物力、财力对专有技术和关键技术进行研究、攻关、开发、改造,并进一步提高和巩固,以形成自有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奠定构建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基础要件。

(三)发展自身比较优势,构建潜在核心能力

企业要不断从竞争对手和市场空缺中寻找机会,对竞争对手进行全面分析,发现他们的弱点和劣势,发展自身的比较优势;同时,通过为消费者需求变化的分析,找到其能够为消费者提供特殊利益的方式与方法,进而建立和发展核心竞争力。与此同时,企业还要立足国际竞争,突出主营行业优势,明确企业的规模、产业边界,分析企业在各产业中的竞争优势,明确企业的竞争优势、竞争战略和手段。

(四)核心竞争力是孕育在公司良好的治理结构之中

国内企业搞不活和竞争力不强在很大程度上受到企业制度的束缚和制约,特别是产权不明晰、出资人不到位、法人治理结构不健全、组织和管理不对称等,使得企业无力或无暇顾及和增强自身的核心竞争力。能否培养出企业自身的核心竞争力,首先要看公司是否在生产、经营与管理等方面有良好的基础。从这个意义上说,我国的企业要把强化企业管理、转变公司机制放在第一位,在这个基础上努力培养自己的核心竞争力,培养和提高公司的市场竞争力,不断拓展可持续发展空间。

参考文献:

1、(美)彼得・圣吉著;郭进隆译.第五项修炼――学习型组织的艺术与实务[M].上海三联书店,1994.

2、张玉利等.重新设计组织[M].天津人民出版社,1997.

3、赵曙明.东西方文化与企业管理[M].中国人事出版社,1995.

4、周德孚,殷建平,蔡桂其.学习型组织[M].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1998.

5、路甬祥.创新与未来[M].科学出版社,1998.

6、黄继刚.核心竞争力:未来企业竞争的基础[J].经济管理,2000(8).

7、(英)唐纳德・索尔等著;包刚升译.如何提升公司核心竞争力[M].企业管理出版社,2000.